EN60335-1 简 介
一、 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1.范围(SCOPE):
2.术语(DEFINITIONS):
2.3.4 X连接(TYPE X ATTACHMENT):容易更换电源线的方法;
2.3.5 Y连接(TYPE Y ATTACHMENT):用专用工具才能更换电源线的方法;
2.3.6 Z连接(TYPE Z ATTACHMENT):破坏或损坏器具才能更换电源线的方法;
2.4.7 Ⅰ类器具(CLASS ⅠAPPLIANCE):
器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有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它的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被连接到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上,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可使易触及的导电部件不变成带电体;
2.4.8 Ⅱ类器具(CLASS Ⅱ APPLIANCE):
器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
绝缘的附加安全措施,但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于安装条件的措施;
2.4.12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器具的边界之间,沿绝缘物表面测得的最短距离;
2.4.13 电气间隙(CLEARANCE):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器具的边界之间,通过空气测得的最短距离;
3.一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器具的设计和制造,应使其在正常使用中能安全地运行,即使在正常使用中操作不当也不会给人或环境
带来危险。
是否合格,通常通过全部有关试验进行检验。
4.试验中的一般说明(GENERAL CONDITIONS FOR THE TESTS):
4.3 除另有规定,各项试验应按本标准条文的顺序进行。
4.5 对器具或器具上任何可运动部件的试验,应将其置于正常使用中可能
出现的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
5.VOID:
6.分类(CLASSIFICATION):
7.标示和说明(MARKING AND INSTRUCTIONS):
7.8 除Z连接外,接线端子按如下表示:
专为中性线使用的接线端子用字母N表示;
接地端子用符号 表示。
7.12.5 说明书应包括以下资料:
——对使用X连接的器具:
If the supply cord is damaged, it must be replaced by a special cord or assembly available from the manufacturer or its service agent;
——对使用Y连接的器具:
If the supply cord is damaged, it must be replaced by the manufacturer or its service agent or a similarly qualified person in order to avoid a hazard;
——对使用Y连接的器具:
The supply cord cannot be replaced. If the cord is damaged the appliance should be scrapped.
7.14 本标准所要求的标志应清晰明了,经久耐用。
是否合格通过检视和用沾水湿布用手擦拭标志15s,随后再用浸过汽油的布擦拭15s来确定;
通过本标准的全部试验之后,标志仍应清晰明了,标志牌不能被轻易揭去,也不应发生卷边现象。
8.防触电保护(PROTECTION AGAINST ACCESS TO LIVE PARTS):
8.1 器具的结构和外壳应具有充分的防触电保护,以避免人与带电部件发生意外接触。
通过检视和用标准试验指来检验是否合格。
8.1.1 当器具按正常使用条件操作时,甚至在打开盖、门和拆除可拆卸部件之后,该项要求仍适用;
在每个可能的位置,都要用如图1所示的标准试验指来检验,但不应用力过大。
放在地板上使用的及重量超过40kg的器具,测试时不要使其倾斜。
试验指不能进入的孔,另用与试验指同样尺寸直形无关节的试验指施以20N的力进一步试验。若
该指能进入,则用原测试指重新进行试验。
试验指不得碰触到裸露的带电部件。
8.1.2 0类、Ⅱ类器具的孔或缝隙,用图2所示的试验销来进行试验。
8.1.3 除Ⅱ类器具外,对于仅用一次开关动作就可切断电源的可见灼热式电热元件的带电部件及电热元件的支撑部件,只要不用拆开盖子便可从外部清楚地看到这些部件与电热元件接触着,则应使用如图3所示的测试探棒来进行试验。
测试探棒不得碰触到带电部件。
9.电动器具的启动(STARTING OF MOTOR-OPERATED APPLIANCES):
10.输入功率和电流(POWER INPUT AND CURRENT):
10.1 在额定电压和正常工作温度下,器具的输入功率与额定输入功率的偏差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类 别
|
额定输入功率(W)
|
偏 差
|
所 有 器 具
|
£ 25
|
+ 20 %
|
电 热 器 具
|
> 25 ~ £ 200
|
± 10 %
|
> 200
|
+ 5 % 或20W
- 10%
|
电 动 器 具
|
> 25 ~ £ 300
|
+ 20 %
|
> 300
|
+ 15 % 或60W
|
11.发热(HEATING):
11.1 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不应过高。
在11.2到11.7条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测试各种零部件的温升来确定
是否合格。如果马达线圈的温升超过表2的规定值,或对马达采用的绝缘结构的等级有怀疑,则
按附件A的规定试验。
11.2 手持式器具应按其正常使用的位置悬挂;
通常在地板上或在桌上使用的其它电热器具,放置在测试角中时,应尽可能放置在靠近边壁的底
板上;
通常在地板上或在桌上使用的其它电动器具,应放在涂有无光黑漆的约20mm厚的胶合板的水平
支架上;
11.3 除线圈温升外,其它部分的温升用热电偶测量,所用的热电偶及放置的位置应对该部件温度的影
响为最小;
用于测试测试角板面温升的热电偶,要埋入表面,或粘贴于铜制的涂黑小圆片背面,该小圆片直
径15mm,厚1mm,并应放置在与板壁表面齐平的位置上,并尽可能使圆片能测到最高温度;
除线圈外,电气绝缘的温升测定应在绝缘物表面进行;
线圈的温升用电阻法测定。
11.4 电热器具系在输入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15倍的相应电压下工作;
11.5 电动器具及组合型器具系在正常负载下和额定电压的0.94倍与1.06倍之间选取对器具最不利的
电压值工作;
11.6 试验期间,温升要连续监测,且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值,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密封填料不应流出。
部 件
|
温 升(℃)
|
线圈,绝缘等级为:
CLASS A
CLASS E
CLASS B
CLASS F
CLASS H
|
75(65)
90(80)
95(85)
115
140
|
端子
|
60
|
开关和温控器的周围:
没有T表志
有T表志
|
30
T-25
|
内、外布线:
没有T表志
有T表志
|
50
T-25
|
用作附加绝缘的电线护套
|
35
|
电动器具的外壳(不包括正常使用中握住的手把)
|
60
|
在正常使用中连续握住的手把、旋钮、夹子等:
金属
陶瓷或玻璃材料
模塑材料、橡胶或木材
|
30
40
50
|
在正常使用中短时握住的手把、旋钮、夹子等:
金属
陶瓷或玻璃材料
模塑材料、橡胶或木材
|
35
45
60
|
注:1。对于全封闭式马达,A级、E级和B级绝缘的温升极限可
增加5℃;
2.T表示最高工作温度。
|
表中的数值是以环境温度通常不超过25℃,但偶然达到35℃为基础的。然而,规定的温升值是以
25℃为基础的。
线圈的温升值由下式求得:
Δt=(R2- R1)×(k+t1)/ R1 -(t2-t1)
式中:Δt——线圈的温升值;
R1 ——试验开始时的线圈电阻;
R2 ——试验结束时的线圈电阻;
k——铜线圈为234.5,铝线圈为225;
t1 ——试验开始时的室温;
t2 ——试验结束时的室温。
开始试验时,线圈的温度应与室温相等。
12.VOID:
13.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LEAKAGE CURRENT AND a ELECTRIC STRENGTH AT OPERATING
TEMPERATURE):
13.1 在工作温度下,器具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且应具有良好的电气强度。
通过按13.2和13.3规定的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电热器具在输入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15倍的相应电压下工作;
电动器具及组合型器具在额定电压的1.06倍下工作。
13.2 在电源任一极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或紧贴在绝缘材料表面的金属箔之间进行,该金属箔的大小不
超过20cm×10cm。
器具按11.7条所规定的时间工作之后,泄漏电流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0类、0Ⅰ类和Ⅲ类器具:0.5mA
便携式Ⅰ类器具:0.75mA
固定式Ⅰ类电动器具:3.5mA
固定式Ⅰ类电热器具:0.75mA或按器具的额定输入功率每千瓦 0.75mA,两者中选较大值,但泄
漏电流最大为5mA
Ⅱ类器具:0.25mA
对于组合类器具,总的泄漏电流限值可取电热器具或电动器具所规定限值中较大的一个,但两个
限值不能相加。
14.VOID:
15.防潮(MOISTURE RESISTANCE):
15.1 器具的外壳应按器具分类提供防水等级。
器具应经受16.3条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并通过检视确认在绝缘体上不得有可使爬电距离和电
气间隙降到低于29.1条规定值的水迹。
15.2 在正常使用时会溢出液体的器具,其结构应使溢出的液体不影响它们的电气绝缘。
通过如下测试确定是否合格:
器具的液体容器,用约含1%氯化钠的水完全灌满,然后再用等于容器容量15%或0.25升的水(两
者中选较大者)在1min内均匀地灌入容器。
器具应经受16.3条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并通过检视确认在绝缘体上不得有可使爬电距离和电
气间隙降到低于29.1条规定值的水迹。
15.3 器具应能耐受在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潮湿条件。
通过如下测试确定是否合格:
在经受该试验前,器具应在一般试验室大气条件下保持24h。
潮湿处理应在相对湿度为93±2%的潮湿箱里进行48h,在潮湿箱里,所有能放置样品处的空气温
度,均应保持在20℃和30℃之间,其波动范围在1℃以内。
16.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LEAKAGE CURRENT AND ELECTRIC STRENGTH):
16.1 器具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并有良好的电气强度。
通过16.2和16.3条的试验来确定。
试验是在器具处于室温及不连接电源的状态下进行的。
16.2 试验电压按表3中1和3项的规定施加。金属箔尺寸不超过20cm×10cm,如有必要,移动金属
箔,以便试验该表面的所有部分。
试验电压:
单相器具:额定电压的1.06倍;
三相器具:额定电压的1.06倍除以Ö3。
泄漏电流在施加试验电压后5S之内进行测量。
泄漏电流不应超过下列各值:
① 0类、0Ⅰ类、Ⅲ类器具:0.5mA;
② 便携式Ⅰ类器具:0.75mA;
③ 固定式Ⅰ类电动器具:3.5mA;
④ 固定式Ⅰ类电热器具:0.75mA或按器具的额定输入功率每千瓦0.75mA,两者中选较大值,但泄漏电流最大为5mA。
⑤ Ⅱ类器具:0.25mA。
16.3 在进行16.2条的试验之后,其绝缘应立即经受频率为50Hz的基本正
弦波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其试验电压值和施加的部位见表3:
施 加 试 验 电 压 的 部 位
|
试 验 电 压(V)
|
Ⅲ类器具
|
Ⅱ类器具
|
其它器具
|
1. 带电部件和与带电部件隔离的壳体之间:
⑴仅用基本绝缘:
⑵加强绝缘:
|
500
——
|
——
3750
|
1250
3750
|
2. 对于用双重绝缘的部件,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金属部件和:
⑴带电部件之间:
⑵壳体之间:
|
——
——
|
1250
2500
|
1250
2500
|
3.与手柄、旋钮、夹子等接触的金属箔和它们的轴之间(如果绝缘损坏可使轴带电)
|
——
|
2500
|
2500
|
施加电压的起始值应不大于规定值的50%,然后迅速升至规定值。
试验期间,不应有击穿现象发生。
17.过载保护(OVERLOAD PROTECTION OF TRANSFORMERS AND
ASSOCIATED CIRCUITS):
带有变压器供电电路的器具,在结构上应该考虑到:万一在正常使用中发生短路,变压器或有关的电
路中不致引起温度过高。
通过施加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短路或过载确定是否合格。器具的试验电压为1.06倍或
0.94倍的额定电压,两者中选较不利的电压进行试验。
18.耐久性(ENDURANCE):
19.非正常工作(ABNORMAL OPERATION):
19.1 器具及电子线路的设计应避免由于非正常操作或误操作而引起损害安全的火灾、机械损伤或触电
事故。
带电热元件的器具,须按19.2和19.3条进行试验;带有在第11章规定的试验期间限制温度用
的控制器的器具,须按19.4和19.5条进行试验;带有PTC电热元件的器具,须按19.6条进行
试验。
电动器具,应通过19.7至19.10条的试验。
带电子线路的器具,须按19.11和19.12条进行试验。
19.13条适用于各种器具。
19.2 带有电热元件的器具应按第11章规定的条件,但非充分放热条件下进行试验。在试验前确定的
电源电压应使输入功率等于在充分放热条件下,达到稳定状态时的0.85倍额定输入功率,整个
试验期间应保持此电压。
19.3 重复19.2条的试验,但在试验前确定的电源电压应使输入功率等于在充分放热条件下,达到稳
定状态时的1.24倍额定输入功率,整个试验期间应保持此电压。
19.4 器具应按第11章规定的条件,但在试验前确定的电源电压应使输入功率等于在充分放热条件下,
达到稳定状态时的1.15倍额定输入功率。用来限制温度的任何控制器都须短路。
19.6 带有PTC电热元件的器具,在额定电压、额定电压的1.05倍、额定电压的1.5倍的条件下,使
功率稳定。
19.7 如果器具有下列情形,则锁住运动部件进行马达堵转试验:
——转子堵转转矩小于满负荷转矩;
——有易被卡住的运动部件。
电动器具的副线圈电路中有电容时,需进行堵转试验,电容应逐个开路。
每次试验,以额定电压工作一个周期:
对于:①手持式器具;②必须用手保持开关接通的器具;③用手连续
加载的器具,一个周期为30s;
对于有人看管使用的器具,一个周期为5min;
对其它器具,其周期时间等于器具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试验中,线圈的温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器 具 类 型
|
温度(℃)
|
A级
|
E级
|
B级
|
F级
|
H级
|
200级
|
220级
|
250级
|
一般30s、5min器具
|
200
|
215
|
225
|
240
|
260
|
280
|
300
|
330
|
其它器具:
*阻抗保护:
*保护装置在第一个小时内动作,其最大值:
*保护装置在第一个小时后动作,其最大值:
*保护装置在第一个小时后动作,其平均值:
|
150
200
175
150
|
165
215
190
165
|
175
225
200
175
|
190
240
215
190
|
210
260
235
210
|
230
280
255
230
|
250
300
275
250
|
280
330
305
280
|
19.10 装有串激式马达的器具,在1.3倍额定电压的电压下,以可能的最低
负载运转1min。
在试验中,器具的安全不应受到损害。
19.13 在进行以上试验期间,器具不得产生火焰或熔融金属,或产生超过危险含量的可燃或有害气体,
温升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值。
部 件
|
温升(℃)
|
测试角的侧壁、顶板和底板
|
150
|
电源线的绝缘
|
150
|
非热塑性材料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
|
表2规定值的1.5倍
|
注:对于电动器具,通常不测定温升。
|
在试验结束后,器具冷却至近似室温时,外壳不应有不符合第8项要求的变形。
在试验结束后,除Ⅲ类器具外,其它器具的绝缘在冷却至近似室温时,应能承受16.3条所规定的
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
基本绝缘:1000V;附加绝缘:2750V;加强绝缘:3750V。
20.稳定性和机械危险(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HAZARDS):
20.1 除固定式器具和手持式器具外,打算在地面或桌面上使用的器具,应有足够的稳定性。通过下述
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将开关断开,器具按任何正常使用位置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0°夹角的斜面上,电源线以最不利
位置放在斜面上。
有门的器具,选开门和关门两者中最不利的条件进行试验。
在正常使用中,需由用户灌注液体的器具,则应在不注水或在其额定液容量内装注最不利的水量
时进行试验。
试验中器具不得倾倒。
带电热元件的器具,应将斜面增加到15°后测试。如果器具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倾倒,则应在
所有这些倾倒的位置进行11章的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温升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值。
20.2 器具的活动部件,只要不影响器具的使用和工作,就应加外壳予以封闭,以使器具在正常使用中
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发生事故。
保护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易拆卸。
通过检视和按21章的试验及用如图1所示的标准试验指施加不超过5N的力来检验是否合格。但
试验指的挡板应采用直径50mm的圆形挡板,而不用非圆形挡板。
试验指不应碰到危险的活动部件。
21.机械强度(MECHANICAL STRENGTH):
器具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鲁莽操作。
通过用弹簧冲击试验器对样品进行冲击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冲击试验后,样品不应有损坏,且应符合8.1、15.1和29.1的要求。
22.结构(CONSTRUCTION):
22.4 加热液体的器具和产生过度振动的器具,不应装有可插入插座的插头。
22.12 如果手把、旋钮、夹子、杠杆等松动会导致危险,则应以可靠的方式使其固定,以避免正常使
用中发生松动。
是否合格,通过检视、手动试验和施加轴向拉力1min来确定。
拉力如下:
零件的形状使在正常使用中不可能承受轴向力:15N;
零件的形状使在正常使用中有可能承受轴向力:30N。
22.13 手把的结构应使其在正常使用中被握持时,用户的手指不可能碰到比正常使用中短时握持的手
把的温升允许值还要高的零部件。
通过检视,必要时再通过测定温升来确定是否合格。
23.内部配线(INTERNAL WIRING):
23.1 走线位应光滑,没有锐边。
配线应加以保护,不得接触毛刺、散热片等,以免损坏绝缘。
配线穿过的金属零件的小孔,其表面要光滑、平整或安有套管。
布线应有效地防止配线与运动部件接触。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3.4 裸露的内配线应坚硬且固定可靠,以使其在正常使用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会减小到低于
29.1条的规定值。
23.5 导线的绝缘不应在正常使用中损坏。
通过下列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在导线与包着绝缘的金属箔之间施加2000V的电压,时间为15min,不应击穿。
23.7 绿滚黄线只能用来接地。
23.9 多股导线在绞接处不应使用铅锡焊接,除非夹线装置在设计上能排除因冷焊而引起接触不良的危
险。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4.元件(COMPONENTS):
24.1 元件应符合该元件对应的IEC标准的安全要求。
通过检视和按24.1.1至24.1.5条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合格。
24.1.2 按IEC 730的要求而进行的试验,应在器具中出现的条件下进行。
可调温控(THERMOSTATS):10000个循环;
限温器(TEMPERATURE LIMITERS):1000个循环;
定时器(TIMERS):10000个循环。
24.1.3 开关测试,为操作10000个循环。
25.电源连接及外部软线(SUPPLY CONNECTION AND EXTERNAL
FLEXIBLE CORDS):
25.8 电源线的标称横截面积不应小于表6所列的数值:
器具的额定电流(A)
|
标称横截面积(mm2)
|
£ 0.2
|
扁平金属线
|
> 0.2 ~ 3
|
0.5
|
> 3 ~ 6
|
0.75
|
> 6 ~ 10
|
1
|
> 10 ~ 16
|
1.5
|
> 16 ~ 25
|
2.5
|
> 25 ~ 32
|
4
|
> 32 ~ 40
|
6
|
> 40 ~ 63
|
10
|
25.9 电源线不应露在器具表面上的锐点或锐边上;
25.10 Ⅰ类器具的电源线中应有一根绿滚黄线,通过其将器具的接地端与插头的接地极相连接;
25.11 电源线的导线在承受接触压力的地方,不可用铅锡焊接焊在一起。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5.14 装有电源线且工作时需移动的器具,结构上应考虑使软线进入器具之处有充分的防过度弯曲。
通过在摇摆机构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25.15 带有电源线的器具,应有软线固定装置,以使导线在器具中的连接处不会受到包括扭曲在内的
拉力,并防止导线绝缘层受到磨损。
不允许将电源线塞进器具中,而使导线或器具内部部件受到损坏。
通过检视和以下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在试验开始前,在离电线固定大约2cm处做一个记号。接着按表7所示的拉力对电源线进行25
次拉力试验。该拉力在最不利的方向上
施加,但不要用力过猛,每次1s。
随即,让电源线承受表7所示的扭矩并保持1min,自动卷线的除外。
器具的质量(kg)
|
拉 力(N)
|
扭 矩(N·m)
|
≤ 1
|
30
|
0.1
|
> 1 ~ 4
|
60
|
0.25
|
> 4
|
100
|
0.35
|
在试验期间,电线不应受到损坏。
经试验后,电线的轴向位移不得超过2mm。导线在接线端子中的移动距离不应大于1mm。在接线
处也不应有明显的变形。爬电距离和
电气间隙不应减小到低于29.1条的规定。
25.19 对于X连接,在便携式器具中压盖不得用作电线固定装置。将电线打结或用细线捆扎均不允许。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6.外导线的接线端子(TERMINALS FOR EXTERNAL CONDUCTORS):
26.1.1 X连接的器具,应装有用螺丝、螺帽或等效装置进行连接的接线端子。
夹紧外导线的螺丝和螺帽,除在安装电源导线时为使内导线不能移位可用来夹紧内导线外,它
们不应用来固定任何其它元件。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6.1.2 对于X连接的器具,外导线的连接可以使用锡焊连接。其条件是:
导线的定位或固定不是单靠锡焊来保持;
对于Y和Z连接的器具,外导线的连接可以使用锡焊、熔焊、压接和类似的连接方法。对于
Ⅱ类器具,其导线的定位或固定不能
单靠锡焊、压接和熔焊来保持。
一般来说,导线在铅锡焊接前穿入孔后弯成钩形,只要导线所穿过的孔眼不太大,则被认为
是一种保持电源线芯线定位的适当手段。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6.2 与固定布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和X连接的接线端子,应能连接表8所示的标称横截面积的导线:
器具的额定电流(A)
|
导线的标称横截面积(mm2)
|
£ 3
|
0.5 ~ 0.75
|
> 3 ~ 6
|
0.75 ~ 1.0
|
> 6 ~ 10
|
1.0 ~ 1.5
|
> 10 ~ 16
|
1.5 ~ 2.5
|
通过检视、测量和装配所规定的最小和最大横截面积的导线来确定。
26.3 导线的接线端子应适合于它们的用途。用螺丝夹紧的接线端子和无螺纹接线端子不能用来做扁平
双芯线的连接。
通过检视和对连接处施加5N的拉力来检验是否合格。
检验后,连接不应有本标准含义的损坏。
27.接地措施(PROVISION FOR EARTHING):
27.1 0Ⅰ类和Ⅰ类器具万一绝缘失效时可以成为带电的易触及金属部件,应永久并可靠地连接到器具
中的接地端子上。
接地端子不应与中性线端子连接。
0类、Ⅱ类和Ⅲ类器具应无接地装置。
通过检视来确定是否合格。
27.3对带有电源线的器具,接线端子的位置或电线固定装置与端子之间的导线长度应使在电线滑出夹
线装置时,L、N线在接地线之前被拉紧。
28.螺钉和接线(SCREWS AND CONNECTIONS):
28.1电气或其它方面的螺钉连接应经得起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机械应力。
是否合格,通过如表9规定的数值试验来确定。
螺钉或螺母须拧紧和拧松5次,每次松开螺钉或螺母时,要移动导线。
试验期间,不应出现损坏以至影响螺钉的进一步使用。
螺钉的标准直径(mm)
|
力 矩(N·m)
|
≤ 2.8
|
0.4
|
> 2.8 ~ 3.0
|
0.5
|
> 3.0 ~ 3.2
|
0.6
|
> 3.2 ~ 3.6
|
0.8
|
> 3.6 ~ 4.1
|
1.2
|
对可由使用者拧紧的螺钉、螺母,力矩应增加20%。
28.4在器具不同部件之间用作机械连接的螺钉,如果该连接是载流的,则应牢固固定,以防止松动。
29.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CREEPAGE DISTANCE,CLEARANCES AND DISTANCES THROUGH
INSULATION):
29.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小于表10所示的数值。
通过测量来确定是否合格。
接线端子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间隙,在螺钉或螺母尽可能拧松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但此时
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10规定值的50%。
距 离(mm)
|
爬电距离
|
电气间隙
|
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有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无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漆包线绕组
|
2.0
3.0
2.0
|
2.0
2.5
2.0
|
带电部件与越过基本绝缘的其它金属部件之间:
有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无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带电部件是漆包线绕组
在电热管的末端
|
3.0
4.0
2.0
1.0
|
2.5
3.0
2.0
1.0
|
带电部件与越过加强绝缘的其它金属部件之间:
带电部件是漆包线绕组
其它带电部件
|
6.0
8.0
|
6.0
8.0
|
用附加绝缘隔离的金属部件之间
|
4.0
|
4.0
|
29.2 对于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250V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穿通绝缘距离,如
果它们是由附加绝缘隔离的,则不应小于1.0mm;如果它们是由加强
绝缘隔离的,则不应小于2.0mm。
30.耐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RESISTANCE TO HEAT,FIRE AND TRACKING):
30.1非金属材质的外部零件和保持带电部件在适当位置的绝缘材料零件,
其损坏可能会使器具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必须充分耐热。
通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有关零件的试样进行球压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试验前,试样在温度为15 ~ 35°C、相对湿度为45% ~ 75%的环境中保持24小时。将试样放在支承
面上,使其上表面成水平,用装置以20N的力压向此表面。试样的厚度应不小于2.5mm,必要时,
可将两个或更多的试样重叠在一起来达到这一厚度。
该试验在烘箱内进行,烘箱温度为40°C±2°C加上第11章试验期间测得的最高温升值,但最低为:
对外部部件:75°C±2°C;对保持带电部件在适当位置的部件:125°C±2°C
试验前,应使装置达到规定的温度。
1小时之后,将试样浸入冷水中,使其在10s内冷却至接近室温,然后测量球痕直径,球痕直径不
应超过2mm。
30.2 非金属材料零件,应具有充分耐燃和阻止燃烧扩展的性能。
31.防锈(RESISTANCE TO RUSTING):
32.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RADIATION,TOXICITY AND SIMILAR
HAZARDS):
|